(通訊員 周暢 欒朝暉)2022年4月2日我院有幸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中林教授,于線上給材料學院的學生做主題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技術和應用》的報告。這也是南開大學“名師引領”通識課《材料科學機遇與挑戰》大師講壇的第六期。
王中林院士是納米能源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他發展了基于納米能源的高熵能源與新時代能源體系,開創了基于納米發電機的自驅動系統及藍色能源宏大領域。王院士是站在當代納米能源科學領域山峰的科學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給材料學院的學生帶來了精彩的一課。
在能源不斷消耗的今天,石油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漸消耗,這給我們這一代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開發新型可持續發展綠色能源顯得無比重要。王院士通過研究能源存儲等微納材料,解決將分布式能量重新利用的問題。分布式能量質量低、分布廣、效能差。為了實現這一逆熵增過程,王中林院士提出了自驅動概念,從而發展了納米發電機、基于納米發電機的自驅動系統和基于壓電式的壓力電子學三大領域。在報告過程中,王院士以摩擦納米發電機是什么、怎么用和理論基礎為順序向我們講述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運用原理和實際應用,并采用圖片和視頻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中的理論原理在柔性可穿戴材料、智能服裝、生物心臟起搏器、醫療健康等實際領域的應用。
報告最后,王中林院士介紹了科學技術研究四個階段的金字塔模型,并引用了諾貝爾紀念館墻上四大條幅的內容勉勵大家創新、求真,繼續堅持科學研究道路。其中包括愛因斯坦的名言:“要提出一個新問題和新的可能性,甚至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一個老問題,都是需要創造性想象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