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目標:結合國家需要與市場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宗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的創新體制,計劃經10~15年創新和發展,探索出政府與企業協同支持的科技創新驅動體制,建立成一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材料與新能源的科技研究基地。
發展規劃:為貫徹“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的國家發展戰略,率先掌握能源技術的戰略制高點,研究院擬以新材料為研究體系,以清潔能源利用為導向,定位于開展新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并注重服務于清潔環境和新能源的發展,推動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培養新材料科技人才。
1、 科研方向規劃:首先要立足于南開大學在現有材料科學的特色科研方向下,并基于南開大學理工結合的優勢和相關基礎,進一步整合資源、凝練和確立科研方向,大力開展新型碳材料與超級電容器、新能源材料與化學電源、新催化材料與能源環境催化、光電轉換材料與太陽能電池、光子學材料及器件、新材料設計與計算等方向。同時,為適應國家新材料的發展戰略、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以及結合科學技術領域交叉融合的發展新趨勢和新格局,擬設立或增設高端科研方向和特色科研方向平臺。
2、人才隊伍規劃:為了滿足培養高層次和富有創新能力人才的要求,人才隊伍建設本著全球引進與校內特色方向人才隊伍相結合的模式,積極引進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研究的各科研方向所需各類人才,重點引進世界級杰出科學家、領軍人才與青年尖子人才。同時,結合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積極引進和培養新科研方向的骨干和學術帶頭人。計劃在5年運行期中,人才隊伍規模發展總數限定在60人左右(不含行政管理人員)。其中,各類引進人才10~15人左右,校內招聘45人左右,共組建10個左右科研團隊(每個團隊平均6名骨干)。博士后是科研活動的生力軍。在5年運行期中,研究院擬招聘博士后50人,充實到各科研團隊。
3、 平臺建設規劃:在現有平臺基礎上,積極籌劃和推進材料科學平臺建設,并在進一步整合科研方向和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基礎上,爭取建立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同時,為增進學科交叉和為材料科學持續發展提供支撐,積極參與“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的平臺建設,并通過該平臺的學科交叉優勢,來進一步凝練和提升材料科學與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實現相互促進與協同發展。